《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读书笔记

作者: loaf 分类: 阅读 发布时间: 2004-08-14 03:07

看黄仁宇的书是从《万历十五年》开始的,朋友给我发了一本电子版的书,当时是一口气读完的。很能体会到“阅读的快感”。

现在有了Blog,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在线的读书笔记本了。

1.孔孟
黄仁宇的观点很简单,社会环境决定了孔孟思想的差异。
这种说法应该是有道理的,但是多少也和个人有关,要不然,同在一个时代,为什么却是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也许应该把各个学派按历史年代汇总一下,以时间为轴,横向比较,纵向考量,才能总结一个社会环境与思想流派的对应表吧。其实用孔孟来比较,只是说明了儒家从优雅走和现实的过程,再想到董仲舒和朱熹,至少在气度上,好象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2. 秦始皇
黄的观点同样简单,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结构。
这个说法也没有什么新意,“地球人都这么说”。我想,“中国地理环境/大一统的政治结构”与“欧洲地理环境/分散的权力中心”进行对比的学术论文一定很多。

3. 李悝
(这个字读“魁”。我可总是读“里”呢。惭愧!)
一个历史上甚少被提及的经济学家,但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经济却无法用数目进行管理,所以中国的经济学是原始而又很难进步的经济学。
关于中国人与数字的关系,的确令人迷惑,好象我们天生不擅长于对事物进行量化。好象我们从来都习惯于把数字当作形容词来用。联想到这两天,外国人又在对中国统计局的数字表示怀疑,真是令人汗颜。

4.司马迁与班固
政治对学术的影响
当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庸时,学术本身也就死亡了。这正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只能从先秦汲取思想的原因。

5.文景之治
即使是“开明的专制”,也只能找“受天命”和“替百姓服务”来支持它本身的存在及其作为的逻辑。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统治者只能以霸道来治理,任德教之,徒乱家国。

6.汉武帝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此其一历史自有其自身的规律,此其二

7.从霍光到王莽
专制的另一个问题,“一管就死”,汉武帝的集权使其开创的局面无论继承,也就是不能“可持续发展”。“一放就乱”,宣帝的消极态度又使局面无法控制。而元帝的“不顾不管”就只能亡国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统计是关于“罪已诏”的,说明希望用“感动”来治理国家的无效。

突然想到,历史学家是一个危险的职业,至少在中国是如此。:)

8.何以改革者又是书呆子

其实我一直对王莽和苻坚有点好感,尽管感到这两个人都有点神叨叨的。两个人都是理想主义者。

说王莽是个书呆子,按说做书呆子也不是什么坏事,即使作为一个统治者,做书呆子固然很危险,但也不至于象王莽一样,事事都不对,甚至千百年后,也没有一个好名声。看来是他所信之书有问题。

黄仁宇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可见得以知识本身为目的的知识,总有与时尚不合的趋势”

9.西汉与东汉
东汉当然不如西汉,历史上所有类似的情况都是如此,比如,南宋不如北宋,汉已经算不错的了。至少还有一个“中兴”之主刘秀。

10.光武中兴
刘秀有能力又善隐忍,具有典型的成功人士素质。

11.宦官、女后、外戚和朋党
汉朝从来都是混乱不堪的,各种政治力量纠缠不休,除了几个开国的皇帝外,大多时候都是大权旁落。想当太平皇帝都当不成。但是奇怪的事,从历史上看这个混乱的朝代却可以延续四百来年,是历史上最长的朝代。而且作为一个国家,还一直维持着半死不活的强大。
在这种环境下,作为个人,当然很不幸,但是现在回头看看,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却又比其它强大的帝国要大的多。

12.魏晋南北朝和浪漫主义
“魏晋风格”和“建安骨”,从来都是令人神往的。当然,身在其中,又未必是一件美事。
其实历史都是这样,身在乱世,却又是文化最为繁荣的时候。

13.长期分裂时的悲剧
历史上发生过什么事情,其实我们不知道,历史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我们当然就更不知道了。
黄认为,社会的发展使统治阶级无法适应了,以致手足无措。形成汉朝的覆灭。
我想,正是这种不适应,才可导致社会的混乱,而这种混乱又使社会失去了一个集中的权威,使个人的思想得到一种自由,这种自由又蕴育了新的组织模式。

14.淝水之战
苻坚是个有趣的傻子,他在淝水大败是当然的,真不知道他怎么当“前秦”的皇帝。不过,他还是一个好人。

15.北魏拓跋氏
看到这个名字,我想起来的却总是“幕容复”。:)
不过北魏的孝文帝可真是“哈中一族”了。

16.从分裂到统一
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的确不同寻常,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四百年的分裂状态,只有这一段了。历史上来看,长时间的分裂却又只是为更长时间的统一做好准备。当然,这是事后说的,但我对这一段历史了解的的确也是很少的,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四百年的时间加上众多民族,为什么中国最终仍能顺利地统一?而台湾分离不到100年,却又多了这么多的“悲情”?我想,有两个可能,一个是毕竟一千五百年前的“悲情”离现在太远了,已经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了。一个是,当时的中华文化是强势文化,大家不自觉地臣服于这种文化,所以不管分离多长时间,都认同于这种文明。所以每个小君主,都不自觉地无所作为地等待明主。最有出息的,也是希望自己能成为这个明主。而现在,西方文化才是强势文化。

17.隋炀帝
想起以前看过一本《隋炀帝艳史》,只是当时是当作情色小说来看的。当时认为他是一个好色的枭雄。现在看来,不尽如此,好色不好色,是谁也不知道的了。野史传闻,自然不足为凭,即使真是好色,也没有什么奇怪,历史上这么多的帝王,哪个不好色呢?只不过对于亡国之君,就刻意渲染罢了,说到这里,到想起不好色的崇桢皇帝朱由检,皇帝做的兢兢业业,不好色而好德,可惜却还是当了亡国之君。而隋炀帝也算不上一个枭雄,看起来只不过是一个志大才疏而又好大喜功的君王罢了。当然,这些是从军事上来看的,只是不知道他治理国家的方法,因为毕竟他能让隋朝的府库堆积如山,即使是横征暴敛,哪也得百姓手头有货啊。黄仁宇认为,正是因为国库的充盈,所以隋炀帝才不得不大搞基建工程以拉动内需。所以给我们留下了京杭大运河这样的杰作。
其实我看看对隋炀帝的各种介绍,感觉他更象是现代青年,聪明而浮躁,思维活跃而不失风趣,得意时狂妄,失意时逃避,还会自嘲(所以会说“好头颈谁当斫之”)。
不过有一点看起来到是有办法,“密派人向官僚纳贿,凡受者必死”,反腐的决心还是很大的。

18.贞观之治
终于到了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代了。
不过黄仁宇用心理学的办法来揣测历史,对唐太宗来说可是有点不够厚道。

19.武则天
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武则天是令人敬佩的。但是对于她在历史上的贡献,我到也不甚了了,只是她要求在乾陵立无字碑,令人感到她的智慧的确是超越时代。而她设铜匦接受告密,又在历史上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令人鄙视。

20.渔阳鼙鼓动地来
安史之乱,说明完美的是不能长久的。关于安史之乱,黄仁宇说这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主要还是一个技术问题。按他的说法,隐忧已出来官僚之中,这里的起因又是因为随着人口增加,社会繁荣使中国官僚体制不善长于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弊端越发明显地显现出来。

21.九重城阙烟尘生
“中国的传统政治,所想控制的过于庞大,引用的原则过于简单”这一点深以为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